当前,内审机构在履行审计监督职能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内审覆盖面广,审减金额显著,审计建议合理,促进了增收节支,内部审计成效明显,监督作用发挥较好,职能地位不断提升。但在新形势、新背景下,内审工作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一、困难和问题
(一)内审机构人员配备不尽合理。从整体情况看,大多数单位按照规定成立了内部审计机构,明确了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领导、人员配备,但大部分单位内审人员由财务人员或纪检人员兼任,有的身兼多职,人少事多的矛盾比较突出。
(二)内审工作统筹谋划不够有力。基层内审机构在审计项目的安排上,不能紧贴新时代审计工作新形势、新任务、新特点,内审项目不新、方法不活、效果不佳,内审工作统筹谋划不到位,缺乏有力的“指挥棒”。
(三)内审人员业务能力不强。基层内审人员整体业务素质不高,内审人员科班出身的少,知识结构单一,缺少复合型人才。工作创新不够,不能适应新时期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工作的要求。利用大数据审计力量薄弱。
(四)内审工作质量不高。在内部审计过程中,有的未制定审计实施方案;有的审计证据不足,工作底稿缺失;有的问题定性不准确,审计建议操作性不强;还有的审计成果有效运用不充分,导致内审质量不高。
二、对策和建议
(一)健全组织领导,加强内审工作统筹。一是上级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内审工作的指导,提出年度内审工作要点,明确内审工作的方向、内容、重点、目的,使基层审计机关在管理本地区内审工作时,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制定年度审计工作计划中,应统筹兼顾内部审计工作。在省级综合量化考核方案中,明确内审单位工作质量考核项目,评分细则,便于基层审计机关开展内审工作检查。二是基层审计机关要高度重视内审工作,加强内部审计工作规划、年度审计计划、审计质量控制、问题整改和队伍建设等重要事项的管理,坚持把内部审计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分管领导定期听取内审工作汇报,了解工作进展,并提出相关要求,及时研究解决内审单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三是内审单位应当成立内部审计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管领导和具体负责人,科学合理的配备审计人员,把政治思想强,业务素质精的人员安排在内审岗位。按照年度内审工作计划,狠抓工作落实。
(二)明确目标任务,扎实开展内审工作。一是认真谋划年度内审工作。新形势下,内审工作在促进各党政机关、各企事业单位更有效地抵御风险,实现高质量的发展上作用越来越明显。要把内审工作筹划作为重要抓手,提前谋划,结合各单位安排的审计项目,汇总编制年度内审工作计划,明确审计项目、范围和完成时限,为内审工作定下目标,指明方向。二是扎实完成年度内审项目。结合各单位实际,要求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依法对各单位的财务收支、经济活动、内部控制等进行独立的审计监督,督促年度内审项目落到实处,三是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检查。按照上级要求,围绕内部审计制度建设、内审业务工作和内审规范管理等方面,从《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的贯彻落实情况、年度内审项目完成情况、内审问题整改情况、内审工作程序以及内审机构和人员管理情况等进行全面检查。及时指出问题,规范管理。
(三)加强学习培训,打造过硬的内审队伍。一是举办各类内审业务培训班。采取“以会代训”、“送教上门”、“送出去”等多种形式,提高内审人员的业务水平。聘请业务骨干和专家授课,在培训课程设置上,要切合基层单位实际,授课内容突出经验介绍,传授审计方法,加强审计案例和审计实务操作的分析探讨。二是组织现场座谈会,总结各单位年度内审工作开展情况,梳理存在的问题,交流内审工作经验,收集建议意见。通过大家相互学习,互相借鉴,探索内部审计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提升内审人员的专业能力,专业精神。三是加强理论研究。鼓励内审人员平时勤思考、善总结、常积累、多动笔,从实践中提炼好的经验做法,结合单位实际撰写理论文章和工作信息,提高文字能力和业务水平。
(四)强化服务监督,努力发挥审计机关业务指导作用。《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对审计机关指导监督内部审计提出了明确要求。审计机关要充分发挥机关引领作用,加强对内审机构的服务指导,一是建立日常工作沟通机制。在开展内部审计过程中,搭建内审工作沟通交流平台,畅通信息共享渠道,及时协调解决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从政策层面加强指导,答疑解惑。加强机关部门协调,为内审工作创造有利条件。二是加强现场指导。立足现有条件,克服人少事多的矛盾。深入内审单位,加强财经制度政策的宣传培训,提高法律法规意识。到内部审计一线,了解内审项目开展情况,进行面对面的指导帮带。三是建立奖惩机制,每年推荐1-2个内审单位参加评比,对内审项目开展优秀、审计业务工作规范的单位,给予表彰。对未能按时完成内审计划,审计质量差的单位要进行通报。四是规范聘请社会审计的程序。由于内部审计力量比较薄弱,有的项目专业性很强,需要利用社会审计力量来完成。基层审计机关要不断规范社会购买服务行为,严格遴选程序,聘请资质过硬的社会审计力量,保证审计质量。
(五)突出质量建设,充分运用内部审计结果。一是提高内审质量和效率。从审计工作流程着手,突出抓好内审业务建设,逐步夯实内审基础工作,提升基层内审工作质量。按照审计工作准则的要求,不断完善调查了解、实施方案、工作底稿、审计报告等审计的各个环节。精心组织审计项目计划的制定,充分调动内审人员积极性,按时按量完成内审项目,提高内审效率。二是加强审计问题的跟踪整改力度。对内审指出的问题,督促被审计单位应当及时整改,逐项对账销号,并将整改结果书面告知内部审计机构;对内审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被审计单位应当及时采纳,督促审计意见得到真正落实。三是推进内审监督成果转化和利用。充分运用内审结果,把内审成果纳入所属单位的干部考评、评功评奖等事项中,促进单位廉政建设。避免内审结果“审而无用、审而不改、审而不究”的问题。同时,对审计中发现的普遍性或倾向性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意见和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促进建立规范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建设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