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小初学段贯通式育人体系建设,东师附属实验学校骨干教师团队近日再度走进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力行学校六年级课堂,以“走教共建”形式,开展本学期第三批次小初衔接教学实践。
数学课堂 让公式照进生活
“为什么暴雨预警用不同颜色分级?”杨老师以生活化命题叩开概率课堂之门。学生们通过转盘实验验证猜想,在硬币擂台赛中具象化概率模型。依托超市促销博弈、红绿灯算法推演等真实情境任务,初中数学思维逐步融入小学课堂,抽象公式在“做数学”过程中化作可触摸的思维工具。
语文课堂 文化基因“活态传承”
唐老师的《有朋自远方来》开创文化传承新范式。从甲骨文“朋”“友”字形溯源,到人工智能再现“管鲍之交”历史场景;从心理学视角剖析交友情感,至设计个性化交友名片,多学科融合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解码文化基因中同步提升语言表达、社交礼仪与自我认同能力,实现知识运用与品德培养的有机统一。
历史课堂 考古式学习“对话文明”
“这不是稻谷,而是中华农耕文明的源代码!”王老师的河姆渡文化课化身考古现场。七千年前的稻种在学生心中播下文明的敬畏,通过陶罐纹饰拼接、碳化稻种解析、原始聚落推演等实践活动,时空观念与历史解释核心素养在文物模型间自然生长,完成跨越千年的文明对话。
教研深耕 从知识衔接到素养共生
在跨校教研活动中,东师附中团队教师以精准指导赋能力行学校教学转型。数学组以“情境化建模”为示范重点,借助超市促销方案设计课例拆解,示范生活场景与概率思维的无痕衔接;语文组聚焦“学情可视化”,以动态分层阅读支架,演绎弹性任务设计与习惯养成路径;历史组打造“探案式课堂”,通过模拟考古证据链构建,引导“史料采集-互证推演-史观形成”的思维跃迁。
“衔接教育不是抢跑,而是搭建认知发展的脚手架。”当六年级学生在课堂自信展示思维火花,当文化认同与高阶能力在衔接中悄然生长,这不仅展现教学模式的突破,更是“以生为本”理念的生动实践。春风化雨,静待花开,力行学校九年一贯制贯通育人体系,正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注入蓬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