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连市将服务型政府和软环境建设纳入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特别是近两年来,通过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政务公开、发展电子政务等措施,着力发挥政务服务的综合效应,进一步优化了地区经济发展软环境,促进了大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优化政府职能 按照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精神要求,大力推进机构改革,组织机构调整涉及13个部门,进一步转变了政府职能,理顺了职责关系,使政府部门责任更加明晰和强化,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机构改革后,市政府设置工作部门42个、设置部门管理机构2个。在市政府55个职能部门中全面导入ISO9000质量管理认证体系,成为全国第一个导入ISO9000管理体系认证的城市,为全面提升政府效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提供了制度保障,促进政府部门行政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效能化。进一步实施了行政服务资源整合。继2007、2008年陆续整合行政服务资源后,2009年7月,将市政府办公厅电子政务处、市政府网站管理中心职能整合到行政服务中心,使政务公开、行政审批、电子政务、信息发布、行政投诉办理工作职能全部统一整合到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在全国率先实现行政服务中心职能“五合一”。2010年,将涉及软环境建设、政务公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电子政务工作的四个市级议事协调机构整合,成立市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将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目前,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已建设成为集政务公开、行政审批、电子政务、信息发布、行政投诉办理和政府采购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并成为全市服务型政府和软环境建设的主导力量。在市本级全面整合政务服务职能的同时,大连市全域推进职能“五合一”模式。截至目前,全市14个区市县、先导区行政服务中心已有1/2实施了行政服务资源整合,均搭建了与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模式、功能相统一的综合服务平台;全市42个政府部门中已有1/2实现了相关政务服务工作由一个领导分管,相关职能捆绑开展工作。这为全市软环境建设上下统一、协调一致提供了有效的体制保障。 市本级行政服务资源深度整合后,市政府对职能“五合一”模式的内在机理和运行机制进行了系统设计,使五项职能优势互补,实现服务潜能充分释放,“1+1>2”的综合服务效应逐步放大。市政府对五项工作统一部署、统一督察、统一考核,每一项工作的考核都可以在全市服务型政府建设工作评优评先中行使“一票否决”权;在“五合一”模式中全面导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全市四级行政服务体系的各项管理与服务工作都纳入了流程控制中,相关资源得到了科学合理的分配和利用,提升了政务服务整体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助推了政务服务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这些机制设计为政务服务综合效应的发挥和推进全市软环境建设提供了机制保障。 二、持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现审批与服务“双提速” 按照李万才市长提出的“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一切围绕项目审批、一切围绕工程建设、一切围绕投资进度,切实为企业做好服务,努力营造招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和优良软环境”的要求。大连市不断巩固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果,进一步推进四级行政服务体系建设,截至目前,建立区市县及先导区行政服务中心13个,街道、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或全程办事代理制接待窗口154个,在社区、村屯建立代办点2012个,相关工作人员达5900余名,全市公共行政服务供给能力显著增强。进一步调整行政审批项目,调整1项行政许可项目为非许可审批项目,使全市保留的市本级行政审批项目减少至115项,始终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处于行政许可项目最少行列。进一步压缩行政审批时限,严格执行“超时默许制”、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等相关制度,中心总体审批时限由原来的5418个工作日,缩减为2100个工作日,总压缩率超过61%。进一步优化行政审批服务,充分发挥重点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功能,仅用1天时间为花旗银行、渣打银行等项目办完所有审批手续,创造了行政审批工作新纪录;中心市国地税、工商窗口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注册登记信息共享,全年可为1.5万户申请注册的纳税人节省1562个工作日。进一步推进网上审批工作,全省电子监察系统已于4月27日正式开通;网上审批项目已完成了财政招标程序,市本级行政审批事项100%网上审批将予2010年底实现。2009年以来,大连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共受理各类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160多万件,全部按期办结,无一例行政投诉和行政复议。 三、深入推进政务公开,突出公开的综合效应 构建了推进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权力运行公开、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基层政务事务公开的“四公开”工作体系和格局。建立健全了政府信息主动公开机制、依申请公开机制、保密审查制度等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不断拓展政府信息公开载体和渠道,编发了自2006年以来各年度的《大连市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大连市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在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市档案馆、图书馆建设了政府信息查阅中心,在全市建立起市、区市县(先导区)、街道乡镇、村屯社区四级政府信息公开及查阅体系;2009年以来,在“大连市政府信息公开网”上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5023条,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424件,全部依法按期答复,办理省民心网政策咨询件286件,按时反馈率和办结率均为100%。不断完善行政决策的规则和程序,严格落实专家咨询评估制度,主动接受公众和新闻媒体对投资项目的监督,深入推进行政权力运行公开。编制《大连市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指南》,免费发放到各级各类公共服务窗口、街道、社区、乡镇和村屯,方便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认真开展“政务公开日”活动,积极营造氛围,广泛深入基层开展宣传、咨询活动,使政务公开工作深入民心。2009年,大连市荣获“全省政务公开工作先进单位”、“辽宁省第三届‘政务公开日’活动先进单位”称号;在省民心网首次通报表扬的30个典型案例中,大连榜上有名;开发区、高新园区、金州区、庄河市和市公安局获得“2009年辽宁省第三届5•15政务公开日先进基层单位”称号。 四、加大电子政务建设力度,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重点加强“一门两网”(政府门户网站;政务内网;政务外网)建设,对全市服务型政府和软环境建设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和保障作用。“中国大连”门户网站信息采集和发布力度进一步加大,领导动态信息、部门动态信息、综合类信息及向省政府网站报送信息量逐年大幅增加。网站政民互动质量逐年提高,“在线访谈”受到企事业单位和市民普遍欢迎。实现了市级电子政务外网与省、国家政务外网之间的互联互通。对“中国大连”外文版实施改版,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网上服务,方便外商了解大连、投资大连。截至目前,“中国大连”政府门户网站共发布各类信息近23万条;网上办事和服务项目已达6214项;开办“在线访谈”100多期;为73万名市民、10万个企业和11万多名公务人员免费注册电子邮箱;公众网上投诉咨询、建议意见答复率达98%。 2009年4月,大连市电子政务外网统一平台示范工程被国家发改委列入2009年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在2009年举办的“中国十年电子政务优秀应用成果推选活动”中,大连市3项案例获得“十佳”称号,3项案例获得“优秀”称号。 五、全面实施依法行政,保障权力规范运行 加强对区市县政府和市政府部门依法行政的指导,指导建立依法行政工作制度377个,其中区市县政府176个,市政府部门201个,全市依法行政工作制度体系初步形成。高度重视涉及民生、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和城市建设方面的立法,2009年,制定地方性法规草案3件,制定(含修改)市政府规章11件。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在全省率先探索了政府法制机构的法制监督与行政执法活动同步进行的事中监督方式,严格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合法性审查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探索创新行政复议机制。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依法行政工作水平稳步提升,保障了各类行政权力规范运行。 六、教育与监督并重,推进机关作风转变和行政效能提升 不断巩固和扩大2007年以来的干部作风建设和行政效能建设成果,通过开展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党员干部走进千家万户”、“干部走进千家重点企业”、“在全市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向曹连新同志学习”等载体和活动,努力使各级公务员受教育,提素质。通过“12345”行政投诉热线以及与其对接的全市二级网络单位对投诉受理督办、服务型政府建设监督员现场暗访、在各类企业设立的100个行政效能监测点实地监测、服务型政府建设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督察等方式,加强服务型政府和软环境建设情况及行政机关公务员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的监督。加大纠风工作力度,加强教育乱收费治理工作,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开展行业协会会费收支监督检查,2009年发现问题13个,党政纪处分或组织处理24人。 七、实施流程再造,大幅度提升口岸通关效率 合理设置通关模式,继续推行并逐步规范“提前报关”快速通关改革和“选择报关、口岸验放”通关模式改革,实现企业对报关地点的自主选择。大连海关投入近50万元开发了电子转单系统,实现区域海关与口岸海关之间报关单据信息的无纸传递,降低了通关成本,极大地提高了通关速度。积极探索特殊监管区域与口岸之间的通关模式,加强与东北地区各海关的协作与配合,使外地企业避免了两地奔波。扩大便捷通关措施应用范围,加强口岸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电子口岸各应用项目的联网应用。不断简化作业流程,进一步推行“现场业务一体化处理”功能,实行“接打放一体化”作业。 八、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保增长、调结构”措施落到实处 制定了《大连市地工产品促销增产实施意见》、《大连市支持中小企业稳定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加强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解决了大化搬迁资金、一汽大客新厂选址等35个问题;帮助工业企业落实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使全市企业得到15.5亿元左右的税收优惠。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加强对船柴扩能、大钢搬迁等126个投资超亿元项目和一重核电产业基地、美罗集团医药产业基地等735个新开工项目的协调服务。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加大工业对外开放力度。积极推进海外并购。加快推进长兴岛临港工业区、花园口经济区等专业化园区的招商引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银企对接会,推出各类对接项目86个;不断加大对担保机构财税支持力度,促进担保机构为全市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贷款90余亿元。 九、完善服务举措,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积极帮助外商投资企业缩小金融危机影响,组织召开40余家外商投资企业参加的座谈会,研讨金融危机对企业的影响及对策;汇编收录国家、省、市政府出台的有关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和政策,编印《扶持企业发展政策汇编》200余册并译成英、日、韩译本免费下发到外商投资企业。努力帮助外商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问题,坚持重大外商投资项目三级会议调度制度,2009年召开18次外资项目调度会,推进外资大项目落户。努力增进与外商的交流,建立了与日本商工会等外国驻连企业机构的对话机制。积极维护外商投资企业的合法权益。在全市建立了50家辽宁省维护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联络点。 大连市服务型政府和软环境建设有力促进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200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10亿元,增长15%;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00.2亿元,增长18%;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33亿元,增长17.5%;进出口贸易总额403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增长20.2%,总额达60.2亿美元,再列全省第一;群众对政府部门和公务员的投诉同比下降13%;设在各类企业的100个行政效能监测点对政务服务的满意率达95%以上;经社会公开评议,群众对政务服务的满意率达到96.2%。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10.5亿元,增长16.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放245.6亿元,增长25.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25.3亿元,增长47.5%;引进内资643.8亿元,增长112.4%;外贸出口124亿美元,增长32%。 大连市服务型政府和软环境建设工作得到国家和省里的充分肯定。2008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专题推广了大连“一站式”服务工作,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被评为全省“文明服务示范窗口”。2009年,大连市荣获“全省政务公开工作先进单位”。今年上半年,大连市应邀参加全国政务公开办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组织召开的“全国深化政务公开推进政务服务经验交流会”,并作为7个发言单位之一在会上作了“五合一”模式经验介绍;国家政务公开办编发工作简报,专题推介了大连市“整合行政服务资源,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经验;省政府领导作出批示:“大连的经验已在全国会上交流,应予推广,既有利于整合资源,又方便人民群众”;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被评为全省文明单位,获得“辽宁五一奖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