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正月十五,大连开发区湾里街道东城社区小广场上,俄罗斯籍居民布赫捷耶夫?安德烈倾情演唱的中文歌曲《常回家看看》博得了中外居民的阵阵掌声。当天下午,20多名来自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的外籍居民携亲带友,与大孤山街道海景社区居民代表坐在一起做元宵、猜灯谜。今年大年初一,开发区经贸局组织了邀“老外”一起过年的活动,来自美国、德国、法国等13个欧美国家的驻区人士欢聚一堂,包饺子、做面条,亲身体验了一把中国年。“老外”们高兴地说:“我们喜欢中国的年,我们喜欢开发区。” 随着外向型经济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开发区工作生活,目前已有32个国家和地区的7400多人常驻,加上流动外国人口,开发区外国人口达到1.5万人左右。如何服务和管理好这些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不同的外国居民?开发区巧打文化牌并以之为平台,让“老外”们对这座城市有了亲近感、有了依赖感、有了归属感。开发区管委会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文化有吸引力,城市才有吸引力,才会引来更多的“金凤凰”筑巢安家。 为使外国居民对这个城市有感情,开发区以文化为纽带让他们和身边的中国朋友和谐相处。开发区马桥子街道松林社区居住着来自18个国家800多名外籍人士。为了更好地为他们提供服务,2008年11月,马桥子街道松林社区成立了“外国人之家”,这也是大连市第一个社区里的“外国人之家”。成立一年多来,这些外国居民通过“外国人之家”,和中国邻居们一起搞起国际派对,参加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结识了更多的中国朋友。 多年来,开发区管委会致力于营造亲商、安商、乐商的氛围,不断加大城市文化设施的投入力度,以文化为载体,活跃外国居民业余生活。投巨资建设了规模、档次堪称全省一流的开发区大剧院,提升区域文化品位,增强了城市的国际特色,同时规划建设了网球中心、体育公园、发现王国主题公园等休闲娱乐场所,为外国居民休闲娱乐提供了理想去处。很多外国居民对此颇有感慨:这里越来越像一个国际大都市,我们生活在这里舒适。开发区大剧院经常邀请国外高水平的演出团体,让在区的外国居民欣赏到来自家乡的音乐和舞蹈,增加了他们与这座城市的亲近感;童丽宫则不定期邀请相关专业人士,向外国居民传授国画、剪纸、茶道等中国传统文化技艺。 为解决来区的欧美籍人士和韩籍人士子女就学问题,解除其后顾之忧,开发区建设了美国国际学校和韩国国际学校;为方便更多的外国居民了解本地、国内、国际新闻,开发区电视台专门开办了英、日、韩语电视节目;而外国人才艺大赛,则为在区外国居民搭建起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这些文化举措增强了外国居民的城市归属感。海青岛街道格林小镇社区,为了维护外国居民群体的合法权益,2006年10月成立了“境外人员管理服务站”。在这里,社区工作人员为辖区的外国居民解决了不少生活上的难题,如代他们交纳水电费、为他们办理有线电视和宽带安装业务、给他们提供相关政策的咨询服务……这些事情虽小,但却给外国居民送去了实实在在的帮助。很多在这里得到帮助的外国友人感慨地说:“社区就是我们在中国的家。” 2008年7月,在海青岛街道格林小镇社区居委会换届改选中,来自日本的佐藤鹏之和韩国的黄明珠当选为居委会委员。社区有“洋委员”这一举措在辽宁尚属首次,在国内也不多见。一年多来,“洋委员”的头衔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新内容,而他们的出现也给社区带来了不小的变化。他们积极履行自己的职责:不仅给外籍居民当“宣传员”,向他们介绍社区的情况和中国的政策,还经常为外籍人士和中国居民做调解员,为他们解决因为生活习惯上的差异而产生的小误会。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开发区以文化为载体,不断优化投资环境,营造了亲商、安商、乐商的浓厚氛围,不但赢得了外籍人士喜爱,也受到了国家的肯定。2009年在首届中国城市建设峰会上,大连开发区成为唯一被授予“2009中国最佳投资环境城市”荣誉称号。 ―大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