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合肥高新区三招破解创新难题
【录入时间: 2008-08-07】
合肥高新区三招破解创新难题
来源: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

拥有全省30%的高新技术企业、66%的软件企业以及占合肥市63%的科技创新型试点企业,合肥高新区近年来注重自主创新,快速崛起的现象令人瞩目。高新区之所以能迅速崛起为区域创新龙头,关键有三招

  打造创业平台

  今年425日,科大讯飞在中小板发行上市,募集资金3.4亿元,这家中国语音合成领域的领军企业,成为我省首家从孵化器毕业的上市公司。而9年前科大讯飞成立刚进入创业中心孵化器时,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对于讯飞而言,孵化器给予它的是一片创业发展的沃土。

  孵化器是干什么的?孵化器是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一个发展长大的温床,提供一个转化自主创新成果的基地。合肥高新区一直把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建设当成发展的重中之重,目前已拥有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9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5家,各孵化器现有可供管理服务和租用的场地面积30万平方米,形成投资多元化、服务专业化、信息网络化、资源共享的科技企业孵化器集群。孵化器通过减免房租、提供培训资讯等增值服务,提供种子基金、孵化资金、创新基金、风险资金、小额担保等融资服务,为孵化企业搭建投融资、技术支持、产业网络、企业管理咨询平台,从而营造扶持企业快快长大的创业环境。

  10多年来,孵化器取得丰硕成果:累计孵化毕业企业16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9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75%;打造了凯立科技、美亚光电、科大恒星、中科大讯飞、英科智控、工大高科、桑尼生物等一批拥有自主创新成果的企业。除已上市的科大讯飞外,还有10家企业已完成改制并计划在3年内上市,占区内上市企业资源的60%

  提供融资支持

  有成果,没有资金,企业也很难做大做强。合肥高新区为企业做的第二件事就是不断扩大各类创新资金的规模,千方百计为企业拓宽融资渠道。目前,合肥高新区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社会投入为主体的市场化投融资体系,为推动企业自主创新提供强大资金支持。高新区财政每年拿出3000多万元,用于支持企业研发新产品财政补贴、重点企业贷款贴息等。同时积极帮助企业申请各级各类政府引导资金,如高技术产业化专项资金、创新基金、科研计划项目、信息产业专项资金、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等,企业每年获得资助都在亿元以上,较好缓解了科技中小企业创业期的资金压力。

  为发展风险投资,他们积极引进省科技产业投资公司、合肥市风险投资公司、省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省科技咨询中心等投融资机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30余家。其中,在园区注册投融资机构有9家,资产达24.3亿元。2007年创投公司在高新区投资到位的资金超过1亿元。在贷款担保和金融授信方面,管委会出资成立高新信用担保公司,目前注册资本1亿元,主要服务于区内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截至2007年底,担保公司累计担保企业146家,累计担保次数395笔,担保总额11.57亿元。此外,积极采取措施推动企业上市融资。近年来,共扶持7家高新技术企业在沪深交易所上市融资,募集资金30亿元。

  引进一流知本

  为增强区内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高新区还以优惠条件吸引一批国家级科研院所入驻高新区,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将自主创新成果在高新区进行产业化,大幅度提升自主研发能力。以骨干企业为主体,建立一批具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的研发机构,为各类人才提供优越的创新创业平台,有效推进省内外大学、科研机构的各类科技成果、社会资本、创业人才源源不断向高新区汇集。在全区就业的8万多名人员中,大专以上人员有3万多人,高级职称人员有3500余人,博士生和硕士生有210多人,留学回国人员有300多人。这些人才中有一批致力于高新技术研发的领先人才,有一批精通企业管理和资本运作的经营人才,有一批在行业领先的科技企业家,形成了具有强大创新能力的人才集群。

  如今,合肥高新区成为当之无愧的区域创新龙头:近三年来承担各类科技攻关和产业化项目1000多项,获省以上科技进步奖200多项。特别是近年来区内企业多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如2005年,安徽荃银农业高科技研究所的印水型水稻不育胞质的发掘及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的在役重要压力容器寿命预测与安全保障技术研究压力管道安全检测与评价技术研究、安徽三联事故预防研究所的基于本体的交通系统驾驶员个性化培训技术开发及标准化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6年,合肥美亚光电技术有限责任公司“SS―型数字化色选机和合肥通用环境控制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制冷空调设备检测技术、装置及标准的研究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年,工大高科的企业铁路智能运输调度综合信息平台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主办单位: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地址:长春市吉林大路6188号  联系电话:0431-84644211  政务大厅:0431-89960186

网站标识码:2201000008  吉ICP备19005403号

吉公网安备22010502000285号